咨询电话 : 13901091942
微信同号
CONTACTUS

网站动态

Teacher introduces image

网站动态

少儿声乐培训.儿童学习唱歌声乐基本知识

少儿声乐培训.儿童学习唱歌声乐基本知识

 

 

唱歌器官的构造与功能

唱歌发声的生理构造

 

通过本讲的知识学习,了解与歌唱有关的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与生理功能及歌唱发声的声学原理,掌握歌唱的吐字咬字规律,认识和把握与歌唱有关的人体内部器官,能较准确地区分嗓音的各种类型,了解各种嗓音疾病从歌唱发声上的诊断,并科学地做好嗓音保健。

 

问题导入:人类的发声器官是言语与歌唱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学、解剖学、嗓音医学等知识相联系。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的生理构造是怎样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了解歌唱发声的基本构造与生理功能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和训练学生的歌唱?

人类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语言器官组成。

一、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被视为歌唱的发声动力器官,它是发声振动的来源。歌唱主要依赖呼吸器官进行吸入与呼出空气的循环交替来完成歌唱活动的整个过程。呼吸器官主要包括肺、气管、支气管、胸廓和横膈膜。

(一)肺。肺分左右两侧,左肺有二页,右肺有三叶。(如图3-1 3-2 所示)每侧肺下面呈凹面的为肺底,膈位于其下,肺之顶部称为肺尖,而肺的整个表面被叫做胸膜弹性浆膜包裹。胸膜又分为脏层和壁层,前者包裹在肺的表面,后者内衬胸廓内面,两层之间叫胸膜腔,正常情况下内腔仅呈空隙缝,内含极少量液体。

(二)气管、支气管。气管起于喉的环状软骨下部,位于食管之前,终止于 4—6 胸椎的水平,它是一个圆形管,由 16—20 个软骨环构成,在其终止部位分成左侧与右侧支气管。支气管后反复分支,最后的末梢称为细支气管,它转为肺泡入口,构成肺的组织。

(三)胸廓、横膈膜。胸廓好象一个圆顶状的鸟笼,其内脏叫做胸腔,肺在其内部。胸廓前部中央是胸骨,后部是脊的胸椎段,两侧则由十二对肋骨围成,肋骨之间有内和外肋间肌附着。胸廓的下口被由肌肉和腱组成的膈分隔;上为胸腔,下为腹腔。从腹腔方面来看,膈呈两圆顶状凸入胸腔。膈的左方为脾,右下方为肝,中为胃。

二、发音器官

人的发音器官由声带和喉头组成。

(一)声带

作为发音振动的重要器官声带,其位置处于气管上部的喉头里面,会厌之下。是一对唇形的韧带褶,边缘很薄,富于弹性。其表层由粘膜组成,通常呈白色薄膜状,在披裂骨声带突尖端以前的部分为膜间部,呈韧膜状,是发声振动的主要部分,占声带体积的三分之二;声带突尖端以后的部分为软骨部,也叫呼吸部,占声带体积的三分之一。两声带间的三角形空隙,叫声门。它的前部直接由甲状软骨出发,后部与两块披裂骨相联,间接依靠环形骨。声带从发声机理的角度可以将视为一对自由式振动的肉质簧片。当平静呼吸时,声门打开,两条声带处于松弛的分离状态。发声时,喉内肌和喉外肌同时收缩,声带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后端上提,前端下拉,使得喉头的前后径增大,声带被拉紧,拉长,使得两片声带靠拢,声门关闭。

如下图所示:图甲为两声带松开时的情形图乙为两声带互相逼近时的情形

 

图甲为不发声时喉头的状态,这时环杓背侧肌收缩,杓状软骨分开,声带呈倒 “v” 形,声门敞开,气流可以自由进出。图乙为发声时喉头的状态,这时环杓外侧肌收缩,杓状软骨转动靠拢,声带并合,声门关闭发声时,气息使两声带相互靠拢。声带长度、厚度和张力如果得到合理调整,声音能产生高、低、强、弱的变化。

 

(二)喉腔

喉腔 ( 包括喉室 ) 既是一个发音振动器官.又是个重要的共鸣器官。声带在气息作用下发出的振动波 ( 或称基音 ) 所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体便是喉腔。根据音响学的原理,在发音体所在的通道内,凡有空间都能产生共鸣。因此歌唱发声时喉形状的改变不仅对声音音高、音色、元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歌声的共鸣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喉位于颈前部 , 上接咽部 , 下连气管,由软骨、韧带、喉肌和粘膜等构成。喉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和会厌软骨,是喉部结构的支架。甲状软骨由两块方形软骨前方连接构成,形状如打开的书本,交接处向前方突出即喉结。环状软骨如戒指环状 , 前狭后宽 ,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以环甲关节与其相连接。杓状软骨是成对软骨,呈不规则三角锥体形,软骨底部位于环状软骨板上方 , 构成环杓关节与其连接。会厌软骨呈叶状 , 其茎部连于甲状软骨角里面,各软骨连接一起组成喉腔外壁。

 

三、共鸣器官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窦等器官。(见图)根据共鸣腔体在其所处位置上发挥作用的性质以软腭为界可以将共鸣器官分为上部共鸣和下部共鸣。上部共鸣为鼻腔、鼻窦和鼻咽腔称为上部共鸣器,下部共鸣为胸腔、喉腔、咽腔和口腔。在平时的歌唱中,高音以上部共鸣器官为主,低音以下部共鸣器官为主。各共鸣腔又根据体积的固定性和灵活性,分为可调节共鸣器腔和不可调节共鸣器腔。其中咽腔、口腔无固定容积,其形状可随意改变,为可调节共鸣腔;鼻腔、鼻窦、胸腔均有固定的容积,为不可调节共鸣腔。对共鸣作用最大的部位是声带以上形似喇叭的共鸣腔,即声道。

关于胸腔与喉腔的构造,在呼吸器官与发音器官两部分内容中已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口腔将在语言器官中介绍。在共鸣器官中,主要介绍鼻腔、鼻窦和咽腔。

(一)鼻腔

鼻腔由垂直的鼻中隔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每侧鼻腔有四壁:内壁即鼻中隔,上壁是筛骨筛板,下壁是鼻底部硬脖、外侧壁。这个部分比较复杂,有三个并列的骨性突出,即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每个鼻甲与侧壁的间隙叫为鼻道,分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前方由两个前鼻孔与外界相通,后方由两个鼻后孔通向鼻咽腔。鼻腔上覆盖着粘膜,并有丰富的血管构成鼻甲海绵体丛。在各种刺激和心理因素影响下,此丛可因充血而膨胀,如果是突然发生,由于鼻道被阻塞,就会产生通气困难。

(二)鼻窦

鼻窦是由鼻腔向周围骨质膨出的空腔。有额窦、筛窦、上颌窦及蝶窦。

因为鼻腔的体积固定不变,故属于不可调节的共鸣腔,它主要由软腭控制。当音调升高时,软腭与悬雍垂逐步向上提高,以至隔开鼻腔与口腔,改变共鸣方式,声音沿骨壁传导至鼻腔和鼻窦,使嗓音增强。在大多数情况下,高音以鼻腔共鸣为主,发声时头部有共振感。

(三)

咽是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管,也称咽管。上起于颅底,下止于第六颈椎并与食管相连。前壁与鼻腔、口腔及喉腔相通,后壁以椎前筋膜与颈深肌及脊柱相附。

咽管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 、鼻咽:前壁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顶部与后壁相移行,两侧壁有咽鼓管开口,下方与软腭为界并通向口咽部。

2 、口咽:上通鼻咽部,前以咽峡为界与口腔相通,下部至舌骨与喉咽部相连。咽峡又称咽门,上部为软腭、悬雍垂,下部为舌根部,两侧前面为舌腭弓,后面为咽腭。两弓之间是腭扁桃体。

3 、喉咽:上通口咽部,下连食管,前壁上部是舌根和会厌,前壁下部以喉口通喉前庭部。 

上述各共鸣腔,在声带以上者,由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连接起来组成类似管乐器的管子部分,形成共鸣管,这个共鸣管出口部分的鼻腔和口腔,形状与喇叭相似,共鸣管的调整性变化,可使声带发出的原音之中各泛音成分受到不同的作用:发低音时声道拉长,低泛音成分扩大;发高音时则缩短,高泛音成分扩大。这样由于声道的不同调度,使人的歌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有时嘹亮清脆,有时雄伟粗犷。

四、语言器官

言语是人类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特殊工具之一,而歌唱则是言语、声音和音乐结合起来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行为。因此了解吐字器官的构造和语言形成的生理状况,对于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口腔不仅是歌唱语言的重要器官,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共鸣腔体。口腔的范围在两侧以颊为界,整个口腔由嘴唇、颊、齿、咽颊与舌组成。根据语音的形成规律可将口腔划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的范围外以唇颊为界,内以上、下牙齿分为界颊、齿等。

口唇分上唇和下唇,两唇共同围成口裂.口裂两端叫口角。嘴唇的基础主要由口轮匝肌构成,口轮匝肌用力不当或嘴唇缺损时则必然影响到双唇音 b p m 和唇齿音 f 的发音。

颊为口腔前庭的外壁,外为皮肤,内覆粘膜,中间是颊肌又可称为吹奏肌或笑肌。此肌肉用力.对元音的形态与发音力度都将产生很大影响。

成人的口腔中共有三十二颗牙齿,上下各十六颗牙齿徘成弓型齿列,长在上下颅骨牙槽突上。在正常情况下.上牙弓比下牙弓略大些,所以,在咬合的下列牙齿的前部分被上列牙齿的前部分所遮盖。牙齿对咬字的影响最大,特别是上牙床上的前牙,对汉语中的舌尖音 d t l n 、与唇齿音 f 以及舌尖前音 z c s 等的形成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包括咽颊、舌等器官。腮在口腔中的位置与结构前面我们已经作过介绍。在发音方面,它是一切语音清晰的关键器官。当软腭抬起无力或断裂时,由于口腔与鼻腔相互交通,所发的一切元音都将带上鼻音成分。